上周在单位的组织下,我有幸观看电影《邹碧华》。这部电影通过邹碧华的同事及家人的回忆讲述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毕生致力于中国法治的建设、推动司法改革,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的感人故事。
从北京大学到上海高院,从法学博士到司改先驱,学富五车、心怀人民的邹碧华同志令人敬佩。他结合自己到上海长宁区法院担任院长基层工作经历中发现的问题,总结反思,创造出了《要件审判九步法》,成为学习审判工作的范本;他亲自起草并主导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构建了法官与律师良性互动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更加有效的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他心系群众,协调消防、电力、街等多部门为群众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问题。
最令我感动的是邹碧华的勇于担当。2014年上海被中央确定为全国首批司法体质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邹碧华主持起草了改革实施方案,先后召开了15次座谈会,历经34稿。员额法官改革必然会触碰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面对某些同志的质疑,甚至是责骂,邹碧华院长不为所动,带领司改办团队,创造出一套科学的改革方案,创新采用案件权重系数,调取全市法官办案情况,并运用数学建模、大数据等现代化科技,寻求最佳方案,不计个人得失,坚定不移的推动司改的前行。
15次的座谈,34次的稿件,一次次否定,又一次次的重新出发。我联想到第三方评估前,我们执行局全体干警“白加黑”“5+2”整理卷宗的日子。怎么整,整什么,我们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整理完装订后,又得知缺少失信、限高的签发和合议,几千本卷宗再拆开,再补再加再装订。不知道卷宗从档案室到执行指挥中心往返了几次,不知道卷宗修补了几次,流水线般的工作让我们筋疲力尽、身心疲惫。但是我们所整理出来的卷宗,是申请人的真金白银,是法院生效裁判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得以实现,能够经受得住第三方评估和人民历史的检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邹碧华院长“功不必在我,但功成必有我”的精神。我深知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我们执行干警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增强职业使命感、责任感,在扞卫生效法律文书的道路上,严守于心更恪尽于行,在执行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规范言行,充分尊重和保障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构建诚信南乐。